4月19至20日,第十七届北京市体育大会中国式摔跤公开赛在门头沟区体育馆举行,高效轧制与智能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轧制中心”)博士研究生张淇斩获成年男子组82公斤级季军,这一成绩不仅展现了他在竞技场上的风采,更折射出轧制中心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科研深耕:解码材料奥秘的“数据先锋”
自2019年攻读硕士起,张淇便投身先进汽车高强钢研发领域,在导师米振莉研究员的指导下,系统研究热成形钢的氧化机理与抗氧化方法。他秉持“数据驱动”理念,硕士期间完成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发表SCI及中文核心论文3篇;博士阶段持续突破,新增3项发明专利受理,发表SCI论文3篇,相关成果为汽车轻量化技术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同时,他积极参与“2024年金属材料深加工技术研讨会”“GPA项目2025年中国地区交流会”等学术活动,将实验室成果与行业需求深度对接。在他看来,“科研需要静心沉淀,但绝不能闭门造车”。


非遗传承:跤场上的“工科武者”
实验室外,张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太极拳十四代传人,也是中国式摔跤的践行者。每周5小时的专项训练,让他在82公斤级赛场上展现出“以巧破千斤”的竞技智慧。“中国跤不仅是力量对抗,更是策略与文化的传承。”张淇坦言,赛场上的瞬息决策与实验室的精密推演异曲同工,“科研教会我严谨,摔跤赋予我韧性”。


轧制中心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始终鼓励学生在专业领域深耕的同时,拓展综合素质,“左手执专业技能解码材料奥秘,右手握传统技艺传承文化基因”——张淇的成长轨迹,正是北科工研注重人才培养的生动注脚。
未来,轧制中心将继续围绕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具有轧制中心特色的育人体系,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