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正式公告了2024年冶金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轧制中心一直坚持搭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凝聚大团队、取得大成果,本次在金属轧制与智能制造方向共有1个项目荣获2024年冶金科学技术特等奖,1个项目获得一等奖,2个项目获得二等奖,彰显了轧制中心在金属轧制及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优异成绩和高效轧制智能制造国家队担当。
特等奖
南钢全要素数字化生产运营与智能制造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参与)
该项目由轧制中心陈雨来研究员等参与,联合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大学、江苏金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针对钢铁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数据使用难、过程黑箱多、运营不确定性大、用户需求多等共性难题,从企业生产层面、运营层面和产业链层面进行全面、系统性研究,实现高效高质量生产、敏捷运营、协同产业链管理,形成南钢全要素数字化生产运营与智能制造核心关键技术创新,构建了“JIT+C2M”智能制造与全要素全价值链智慧运营平台。该项目利用新一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物联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基于专业的3D可视化软件平台,构建钢铁企业从原料到成品的全工序数字孪生体,整合各条生产线的生产相关数据,通过“云边端链”的协同网络实现成本、算力、时延等方面最优权衡,并将模型、算法、区块链、5G等技术嵌入到人机交互、企业运营、产业协作的每个环节,打通钢铁全流程各集群内和集群间的物质流、能量流、数据流、价值流,实现多工序跨越协同、多业务优化协同、区域内横向协同、工序间协同、多集群全局协同、全流程业务协同、多业务优化协同、多目标决策协同、产业链价值协同,打造自感知、自学习的企业一体化“智控大脑”。这也是行业内首个数字化转型特等奖项目。
一等奖
热连轧机高精度非对称控制技术研发和应用(主持)
该项目由轧制中心徐冬副研究员等联合一重、鞍钢、宝武马钢、首钢、涟钢等单位,针对热轧生产中以镰刀弯、翘扣头、跑偏为典型特征的非对称缺陷,存在感知难、评价难、机理难、控制难的问题,以提高轧制稳定性为目标,从粗轧机水平非对称、粗轧机扭转变形非对称、精轧机组非对称、轧机装备数字化诊断分析开展研究,开发出成套装备,扩展了轧机装备与功能的外延,实现热轧高精度非对称控制。
二等奖
多信息融合的高温连铸坏表面在线检测装备与质量优化关链技术(参与)
该项目由轧制中心邓能辉高级工程师等参与,联合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单位,通过开发基于多光谱的高温连铸坯大景深动态成像技术、多信息融合的高温连铸坯表面缺陷多维检测模型、基于表面缺陷实时检测结果反馈的连铸坯质量在线预报技术等,实现了连铸坯表面质量的实时高精度预报,各类缺陷预报准确率达90.60%。这一系列技术创新,不仅为连铸坯生产线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提高生产效率、节能减排、降低成本,同时也为连铸坯质量的全程追溯与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项目成果在有色和黑色金属表面缺陷检测、工艺优化与闭环控制、智能制造等方面展现出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对整个金属加工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引领了行业向着更高层次的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
二等奖
长型材多线耦合直轧的铸轧界面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参与)
该项目由轧制中心余伟研究员等参与,联合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等单位,针对长型材生产线两台铸机十二流、三轧线铸轧界面衔接的长定尺铸坯均温、多线耦合铸坯交叉排队、切分钢材均质化、低温性能控制等关键技术问题,创新性地研发了直接轧制的长尺重坏高拉速技术、铸轧界面柔性衔接技术、棒材多线切分均质化控制技术,率先采用直接轧制工艺生产低温MG500产品,实现了棒材生产线双铸机多轧线互联互通的稳定工业化生产,示范线的直轧率达到95.9%。长型材多线耦合直接轧制工艺项目的实施推广,对国内钢筋生产企业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具有示范效应,对我国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大意义。